2009年6月25日 星期四

你是MBA嗎?

<數位時代>主編 王志仁提到,在全球化浪潮下,不同行業與專業不免產生跨界碰撞的火花,這時除了懂自己的專業外,還不需理解別人的專業,而這也是MBA和EMBA近年熱門的原因之一。

每個行業和專業都有自己的術語,半導體晶圓廠講求"良率"(Yield rate)和"量產"(Ramp up);新聞寫作強調"導言"(Lead)和"倒金字塔"(Inverted pyramid);公關公司幫客戶推廣有"線上宣傳"(Above the line,透過媒體)和"線下宣傳"(Below the line,透過活動);做創投的重視"案原流量"(Deal flow);新創公司則重視"現金流量"(Cash flow)。

光懂自己的專業還不夠,還必須想辦法讓別人也懂,並且去懂別人的東西。把簡單東西複雜化,對接更多東西,就能找到新的生意;把複雜東西簡單化,容易溝通理解,才能找到工作方法。這就是MBA和EMBA近年熱門的原因之一。比方說,上財務管理課,不是為了成為財務經理,而是看懂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,以及為公司打算投資的新項目計算出"內部報酬率"(Internal return rate)。

最起碼,你得知道營收叫做"Top line"、獲利叫"Bottom line"、損益叫P&L(Profit and Loss)、還未攤提折舊的稅前純益叫EBITA (Earning Before Income Tax and Amortization)。學會這些跨界和跨國的商業語言,就有可能去整合跨界和跨國的機會,或者被整合進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